镇江作为医保改革的发源地,30年来,从健全保障制度体系到推动重点改革落地,从提高治理效能到锻造惠民成色,“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”成为现实图景。
近年来,异地就医畅通、集采降价、国谈药扩容、长护险助浴等一系列医保惠民举措彰显改革成效,为“健康镇江”提亮增色。截至2024年底,镇江医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2115家定点医药机构、5.1万家企事业单位、280万名基本医保参保人员,持续守护人民群众“病有所医、医有所保”的美好生活期盼。
迈过“而立之年”,镇江医保如何执“改革之笔”书“为民答卷”,更好地践行“中国医保,一生守护”的庄严承诺?日前,镇江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孙萍接受新华日报·交汇点专访时表示,镇江医保将以改革破题绘就医保惠民生动蓝图,以服务升温擦亮“大爱之城”民生底色,奋力交出“镇江很有前途”高质量医保答卷。
记者:改革,是镇江医保的根基与底色。202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,围绕国家医保局提出的健全“1+3+N”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新布局,镇江市医保系统今年有哪些重点目标,如何让医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?
孙萍:回望30年改革历程,镇江医保始终锚定“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”的根本目标,持续推动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、基金运行更加安全平稳、改革进程更加深入深化、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,让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”成为医保改革取得的最重要成果。
2025年,我们将继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,一方面夯实“稳”的根基,紧紧围绕健全“1+3+N”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,优化完善基本医保三重保障制度,逐步扩大长护险制度覆盖范围,发挥商业健康补充保险作用,为参保群众提供暖心依旧、持续守护的健康保障。另一方面激发“进”的动能,通过深化支付方式改革,落地DRG2.0版本并开展实际结算,定期向两定机构“亮医保基金家底”,形成三医共享共治合力;发挥医保战略性购买作用,推进药品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,深化医药价格改革治理,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,运用改革的新思路、新办法,推动工作稳中有进、进中提质。
记者: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决策部署,也是民生领域补短板的重要制度安排。2023年镇江正式实施长护险制度,为全市重度失能人员家庭有效减轻负担。今年镇江市长护险制度政策体系和服务项目会迎来哪些变化,如何将这项民生实事做细做好做精?
孙萍:2023年10月1号,长护险制度在镇江正式落地,一年多来,有效地缓解了重度失能群众照护和经济方面的双重压力,用“小切口”解决了民生“大问题”,我市长护险工作获评2024年度人民日报社“民生工程”案例、镇江市人民政府民生实事典型案例。今年我们医保局继续回应社会期盼,从7月1号开始,将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,和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员享受同等保障。与此同时,今年我们还将更加注重政策制度的统一性、工作开展的联动性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以及监督管理的规范性,在长护险经办流程、办事体验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,把这项关系民生福祉的实事办好。镇江是一座“大爱之城”,我们会将有温度的志愿服务和长护险结合,把“不离床洗浴”正式写入到政策文件当中,持续打造全覆盖、有温度的长护险品牌。
记者:我们注意到,近年来,镇江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、异地就医结算以及信息化赋能等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。请问,今年镇江市医保系统如何进一步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水平,满足广大参保群众更加多元化的办事需求?
孙萍:今年,医保公共服务将以“数据”为核心,以“赋能”为关键,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的活力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,我们将持续开展医保数据治理,推动医保数据上下贯通、左右融通;充分发挥医保码“金钥匙”作用,构建以医保码为主要标识的医保便民服务新生态;我们去年在扬中进行了先诊疗后付费医保信用(就医)试点,今年我们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推广,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。在经办服务方面,将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融入医保公共服务全过程、各方面、各环节,持续巩固提升基层医保公共站点服务质量,做好村(社区)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承接工作,进一步完善优质便捷、运行高效、管理有序的“15分钟医保服务圈”。我们的12393医保热线是比较受老百姓欢迎的,我们将在政策咨询、综合查询、即时业务受理、意见建议反馈等方面(提升)质效,为广大的市民提供不断档、不缺位、不掉线的暖心服务。
来源:新华日报·交汇点